卷二 少年游 第二百一十三章 又是寻人?-《天心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各殿都有了主祀神,唯有第一进的右路偏殿还未决定该供奉哪位神祇。为此,由圣山县道会司的道会褚平牵头,积极与勇毅公进行协商。

    安化镇目前一共有两座道观,分别是青云村的青云庙和安化镇上的踇隅观。

    青云庙只是道会司为了方便管理青云村而临时搭建的,很小,主祀神即为地皇后土娘娘。而踇隅观的主祀神,则为天皇玉帝。如此一来,“三皇”中就还差一位“人皇”居方氏。

    于是,这一道士一地祇一起商议后,再上报给安西州道正司议决,统一了意见,将空缺的偏殿设为人皇殿。

    其实,这样的配置有明显的错位和不合理之处。比如,作为一镇繁华所在的安化镇中心主街,在这个“地母”的圣诞之日,反而没有一尊地皇像可供祭祀,实在是有些让人无语。

    不过,考虑到整个安化镇百废待兴,很多事情尚未理出头绪,也就不难理解。这样一来,神殿的优化配置也就只能留待以后慢慢调整了。

    而且,老百姓的一腔信仰热情,也不会因为官府的办事不牢而有所降低。正相反,这日一早,镇子周边的老百姓都纷纷上街,先是由道会司的受箓道士组成迎神方队,将远处青云庙的地皇坐像请出,然后一路敲锣打鼓,行数十里山路,来到安化镇上。

    迎神队伍在镇子上游行一圈,由着老百姓夹道欢迎,最后将地皇像请进了踇隅观福德殿,以其作为临时的供奉道场,由老百姓烧香祭拜。

    于是乎,踇隅观内便出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场景:虽然观内供奉着众多的高位神,然而除了主祀神天皇玉帝外,反而是小小的福德殿的香火最旺。

    一方面,主要是因为地皇神像的临时入驻,极大地提升了福德殿的人气和香火气。另一方面,则归结为一句话:县官不如现管。

    别看像财神、寿星、雷神、文昌帝君等一众神祇,在人间都是名头响当当的大神,但由于他们在人间的祠庙众多,并不缺香火,所以反而不可能在每一个庙观都显圣降福。像安化镇这样的教化不兴之地,巫风还未肃靖,自然很难吸引到天界一众高位神祇的关注。

    倒是只管着朝山镇和安化镇这一亩三分地的“当方土地”,由于信众稀少,反而更加对自己辖境内的老百姓尽心尽责。老百姓最聪明,也最现实,久而久之,自然能够比较出拜哪个神祇最灵验,最终是用脚投票,耗费实实在在的香火钱,为勇毅公献上大量的纯粹信力。

    而勇毅公本人……本神呢,既乐见其成,又有些诚惶诚恐。毕竟,哪怕他是心甘情愿暂时让出自己的小道场,但因为这一天的百姓,多数是奔着向地母求子来的,多数人也不会吝啬,顺便也给他敬一炷香,反倒给他带来了不少信力。

    午后,刘在和范厘二人分别伪装成两个行脚商,穿过人群,踱步走进清远茶楼。在二楼视野极好的大堂内,一边饮茶,一边看着窗外那荒腔走板的送神游行队伍。

    此时已近申时,黄昏将至,送神队伍要赶在天黑之前,把歆享了半天香火的地皇坐像送回青云庙中。

    “你说这中走形式的做法,真能引起后土娘娘的注意么?”范厘怀疑道。他是江南人,与边民的“地母”称呼不同,习惯称地皇为后土娘娘。

    “举头三尺有神明,慎言!”刘在白了他一眼,“后土娘娘是天地三纲之一,是支撑大地的母神,哪怕她不回应,百姓崇祀她也是应该的。你好歹也是个高阶修士了,觉悟还不如楼下这些看热闹的升斗小民高,真是掉钱眼儿里了。”

    话虽如此,刘在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嘀咕:这青云庙的地皇像是否能感召到后屯娘娘,我是不知道,但我家踇隅山杏玄洞却是实打实的成为她的小道场了。此时此刻,她说不定正在关注着这里的一切呢。你小子想作死也别带上我!

    就在这时,空荡荡的茶厅内突然金光一闪,范厘只觉得眼前一花,再定睛时,发现旁边冒出一个面色青黑的长髯大汉,正襟危坐,面色慈和。

    “刘兄,抱歉得很,今日观内忙碌,没办法请你们过去坐坐了。”那人抱拳笑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