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他的第一句话,就为整件事定了性。 “我看到了很多由无人机呈现的、华丽的空中舞蹈。我看到了那些会变色的墙壁,看到了所谓的‘智能交互’。” 他停顿了一下,嘴角勾起一抹几乎无法察觉的、带着明显不屑的弧度。 “恕我直言。” “这不叫建筑。” 他的声音不大,却如同重锤,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。 “这叫主题公园的廉价戏法。” 话音刚落,台下,尤其是前排那些与他同时代的建筑大师们,爆发出一阵表示强烈赞同的掌声与会心的笑声。 穆勒抬手,轻轻向下压了压,示意安静。 他扶了扶眼镜,镜片后的眼神,锐利而固执。 “真正的建筑,其核心是探讨人与空间、光影、材料之间那种永恒不变的关系。是它的‘在场感’,是它的‘物质性’!” 他的声调开始提高,带着一种捍卫信仰般的激情。 “建筑的魅力,在于它的厚重感,在于它能够承载岁月流逝的历史沉淀。 当我们走进一座伟大的建筑,我们抚摸一块砖石,能感受到它的粗糙质感,能感受到几百年前工匠留下的温度,能感受到时间在它表面留下的痕迹。这才是建筑与人的对话!” 他的手在空中挥舞,仿佛在触摸那些无形的、只存在于他理念中的光影与材质。 “而龙河大学展示给我们的是什么?” 他转过身,用手指了指身后那已经定格的、美轮美奂的【云梦城】效果图。 “一些转瞬即逝的、华而不实的数字技术戏法。” “一种可以随意变换颜色,没有任何真实质感的‘材料’。一座由冰冷的中央电脑控制,剥夺了所有偶然性与不确定性的城市。它光滑、完美、高效,却也因此失去了灵魂。” 他的语气愈发严厉,如同一个审判者。 “一座没有历史沉淀、没有真实质感的城市,一座你甚至无法在墙壁上留下一道划痕,因为它会‘自我修复’的城市,说到底,只是一个昂贵的、巨大的塑料玩具罢了。” “塑料玩具”这个词,带着极强的侮辱性,从这位建筑界泰斗的口中说出,瞬间引爆了全场。 掌声雷动。 汉斯·穆勒的这番言论,在论坛结束后的几小时内,就被各大建筑专业媒体、主流新闻频道争相报道。 《建筑评论》:“穆勒:【云梦城】是对建筑精神的背叛。” 《泰晤士报》:“普利兹克奖**痛批东方‘数字奇观’为华而不实的塑料玩具。” 《明镜周刊》:“一场脱离了建筑学本质的、哗众取宠的、属于技术宅的自嗨表演。” 他的话,迅速被奉为圭臬,精准地代表了整个西方主流建筑界对【云梦城】的普遍看法。 在他们眼中,【云梦城】只是一个笑话。 第(3/3)页